國寶級米雕大師謝源張~米雕映古今,指尖傳藝心。
國寶級米雕大師謝源張「鷄籠中元祭由來」浮雕系列作品、資深學員謝辜呅「謝姓寶樹堂獅團」立體雕朔。(記者柳芬馨攝)
【記者柳芬馨基隆報導】國寶級米雕大師謝源張~米雕映古今,指尖傳藝心。「鷄籠米雕藝術學會年展」倒數一週。
謝源張大師率領20多位學員精彩呈現「捏麵畫」系列與多媒材創作,2025年「鷄籠米雕藝術學會年展」自8月24日開展以來佳評如潮,基隆美術館 MO1展覽室展出至9月21日,僅剩最後一週,歡迎喜愛民俗藝術的民眾務必把握觀展良機,欣賞這場結合傳統技藝與文化創意的指尖藝術盛宴。
2025年「鷄籠米雕藝術學會年展」師生們以再創新的半面浮雕法和連環漫畫式構圖呈現基隆中元祭的祭典緣由與港都風情。展出作品結合鋁線、漂流木、報紙、浮球等環保素材,以及仿銅雕質感的多元創作,包含平面與立體作品共計60餘件,色彩鮮明、人物生動,完整展現米雕藝術的細膩之美與文化深度。
米雕俗稱「捏麵人」,是中元普度及建醮法會必備的供品,也稱「看桌米雕」。展覽期間適逢基隆171年歷史的「鷄籠中元祭」,作品呼應了中正公園農曆七月十五日普度宴,可親眼看到謝源張大師依傳統科儀製作的看桌米雕,包括蔬果、水族、山獸、飛禽等豐盛「金松宴」,象徵富貴與長壽。謝源張強調:「華人飲食講求色香味俱全,不能只有好吃的,還要有好看的,才完整。」這些放在供桌上欣賞的「看桌米雕」,不僅表達主普宗親會的誠意款待好兄弟老大公,也成為宗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視覺藝術,謝源張更因這項指尖技藝,獲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認證。
謝源張老師自幼承襲總鋪師父親技藝,更結合現代美學與油畫、國畫繪畫等技巧,開創「捏麵畫」系列,讓米雕從桌上小工藝品躍升為大藝術品。他長年致力推廣米雕教育,因此成立「鷄籠米雕藝術學會」迄今近20年,培育新一代學員並改良材料,使米雕藝術得以世代傳承。舉辦年展的目的不僅是展示會員作品,也希望喚起市民對基隆在地民俗文化的關注,並邀請更多朋友加入米雕藝術推廣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