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魅力萍鄉 贛西明珠的多彩畫卷

江西魅力萍鄉 贛西明珠的多彩畫卷

地處贛湘交界、羅霄中段的江西萍鄉,群山擁簇、五水環抱,素有「湘贛通衢、吳楚咽喉」之稱。翻看滄海桑田,萍鄉,延綿千年風華,亙古流光溢彩,蔚成一片熱土。打開萍鄉版圖,像一隻引吭高歌的鳳凰,正劃破歷史長空振翅而來,棲息之處化為一方樂土,以「四張名片」迴響天宇。
拉開時間的帷幕,一個多彩的萍鄉逶迤而來——

獨角縮龍(王宗永攝)

古色昭萍越千年
這裡,古色古韻盡享詩意生活。
悠悠吳楚地,脈脈萍實裡。始建於商周時期的田中古城遺址,見證了萍鄉3000餘年的文明史。相傳在春秋時期,楚昭王在此渡江得「萍實」,乃「吉祥之物」,萍鄉也因此得名,意為「萍實之鄉」。吳、楚文化的相濡浸染,孕育了獨具萍鄉風情的民風民俗和異彩紛呈的民間藝術,獨角縮龍、採茶俚調、牛帶茶燈、古樸漆畫、春鑼漁鼓等民間文化傳承千年,歷久彌新。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在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萍水河畔的南正街歷史文化街區燈火通明,濃濃的煙火氣氤氳開來。火爆的美食攤、精彩的非遺表演、富有特色的本地文化藝術展……街區吸引了大量市民和遊客前來光顧,人們在輕鬆愉快的購物休閒氛圍中感受厚重的傳統文化。

南正街皮影戲劇場

始建於公元619年的南正街,凝聚了萍鄉悠久的歷史傳承和商業文化,承載了一代代萍鄉人的記憶和鄉愁。城牆的一側,萍水河緩緩流淌,從東到西,河面上依次架設著亨泰橋、萍實橋、香溪橋等數座老石橋。街邊,推洋碳、補油傘、土法碾布等銅人雕像生動地展示了安源的產煤歷史和市井生活。岑美術館、皮影戲劇場、萍鄉剪紙藝術創作中心、古玩市場等文化業態和糖畫製作、花果雕刻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紛紛入駐,給南正街增添了人情味與文藝氣息。
盛滿煙火的萍鄉上栗,獨特而典雅。她不僅綻放出絢爛的色彩,也流露出令人回味無窮的江南美韻。這轉瞬即逝的絢爛背後,是綿延近1400年的匠心傳承——這裡是煙花爆竹的發祥地之一,是爆竹始祖李畋的故鄉。上栗縣建有大地紅廣場、李畋公園、花炮文化博覽園、上栗博物館等,設有「煙花新產品首發基地」「煙花文化體驗基地」,自2023年起,先後舉辦創意燃放大賽等18場主題焰火燃放活動,吸引線上線下近200萬人次觀演。「稻穗煙花」「順風車」等花炮創意產品火爆全網,洋灃禮花亮相卡塔爾世界盃開幕式……

南正街糖畫製作

瀰漫著古老、神奇、禪意氣息的楊岐山,流傳著「楊朱泣岐路,墨子悲染絲」的故事,珍藏著唐代劉禹錫親撰的乘廣禪師碑文。楊岐「二十四景」中,從湧泉池的碧水清泉,到千丘田的綠波蕩漾;從觀音崖的莊嚴肅穆,到老虎洞烏龜洞的奇幻神秘;每一處景色都能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與偉大。楊岐山是禪宗「五家七宗」之一楊岐宗的發祥地。楊岐宗法從其祖庭楊岐普通寺出發,遍於南北、遠播海外,並在東南亞尤其是日韓產生重大影響。楊岐山孽龍洞中,清風掠過人的肌膚,那是源自「天下第一洞」的輕撫,柔情萬種、沁人心脾。億年溶洞十里畫廊,鐘乳石林立,形態各異,流光溢彩。一步一景,「地下藝術長廊」風姿綽約。

萍鄉儺文化(姚茜攝)

萍鄉的儺文化被稱作「藝術的活化石」,儺廟、儺舞、儺面具「三寶」俱全。「五里一將軍,十里一儺廟」是萍鄉儺廟分佈廣泛、數量眾多的真實寫照。儺面具是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於儺儀、儺舞、儺戲等。在儺祭活動、儺戲演出中,儺舞被賦予祈福消災等寓意。每逢元宵,儺面具下的古老儀式與絢爛燈綵交相輝映,鑼鼓驟響,舞者雙手揮舞著武器,左踩一腳,右踏一腳,如大力士出場,蹈地有聲,唸唸有詞。斧、匕、劍,上下交叉、旋轉,舞者來來回回穿插、劈砍。隨著情節不斷推進,觀眾目不暇接,甚至眼花繚亂。

萍鄉儺文化

一城文化一城韻。從游於此賦於此的朱熹、周敦頤、黃庭堅、王陽明、徐霞客,到生於斯長於斯的劉鳳誥、文廷式、朱益藩、喻宜萱、黃海懷;從始建於唐武德年間的萍鄉孔廟,到起迄於宋代的濂溪書院、修築於明萬曆年間的鰲洲書院……古老的萍鄉穿越歷史、餘韻悠長、詩意無邊。

萍鄉武功山景區

山水競秀引客來
這裡,綠海翻湧繪就生態畫卷。
江山得此方成畫,撩得遊人不憶歸。抬頭湛藍的天空白雲朵朵,四顧清澈的河道流水潺潺……67%以上的森林覆蓋率,讓萍鄉成為自帶清新濾鏡的「天然氧吧」。
在大自然的畫卷中,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以四季為約,春夏一片原野,秋天金黃滿山,冬季銀裝素裹,演繹著一場場多巴胺色系的盛宴。武功山自古與廬山、衡山並稱「江南三大名山」,享有「雲中草原、戶外天堂」的美譽。明代徐霞客慕名登臨,寫下武功山遊記,盛讚「觀日景如金在冶,遊人履步彩雲間」。景區主峰白鶴峰海拔1918.3米,十萬畝高山草甸波瀾壯闊,與36處地質奇觀、48條瀑布溪流相映成趣,形成「春徒步、夏溯溪、秋露營、冬滑雪」的全季候運動場景。國際帳篷節、山地越野賽、環鄱陽湖自行車賽(萍鄉·武功山站)等一系列賽事活動,路虎營地、房車營地、驢友出發營地、航空飛行基地、冰雪大世界等戶外運動業態,吸引大量戶外運動愛好者參與……

萍鄉武功山國際帳篷節

武功山景區裡,到處都是森林海。坐落在山水林間的竹海槽下,更是名副其實的避暑勝地。坐在村頭的大樹下,聽風聲呼呼、鳥鳴啾啾,任由舒服的夏風從臉頰兩側吹過,自然賦予的涼爽遠比人工降溫來得過癮。隱藏在武功山下的龍溪谷,擁有著絕佳的山水、溪流、瀑佈景觀。這裡清水碧波、一路林蔭、清風習習,深吸一口林間清新的空氣,帶著一口清新的泥土與林木氣息。在靜謐的山林裡沿溪流上行,一切喧囂彷彿都被隔絕。

楊岐山孽龍洞
楊岐山孽龍洞

無論是在山上還是山下,處處都滿載文化與情懷。每逢假期,武功山花澗裡廣場、中庵廣場、觀音宕之巔就會推出星空戶外音樂節、青春民謠音樂會等多類型現場演出,營造濃厚文藝氛圍;以夏天為主題,在不同的點位通過花卉綠植、燈光展陳等方式,打造山野來信、「特種兵青春驛站」等主題打卡點,供廣大遊客盡情遊覽打卡。
「青春沒有售價,直達武功山下」。所有遊客都能在這座青春之山,遇見不一樣的灼灼芳華。

楊岐普通寺

舌尖美味飄香遠
這裡,舌尖辣韻感受人間至味。
民以食為天。滋養萬民的食材,像技藝精湛的雕刻師,用酸甜苦辣鹹五味,塑造著形形色色的人群,並始終伴隨著文明的進程,昇華為飲食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浸潤人心。
作為贛菜體系的重要分支,萍鄉菜系既傳承了贛菜原汁原味、口味濃厚的風味特色,又結合了湘菜長於調味、鮮辣清香的別樣特質,集兩者之大成,可謂獨樹一幟、頗具盛名。其中的辣、香、多、精,正是這一方水土最生動的寫照。

玉湖美食街

街上的美食小鋪裡,藏著最鮮活的「萍鄉密碼」。「不辣不歡、鮮辣爆炒、辣菜館……」每一家掛著「辣」字招牌的餐館,都在訴說著這座城市的味覺信仰,辣椒不僅是調味品,更是刻進當地人骨子裡的飲食基因。萍鄉小炒肉、蓮花血鴨、南坑鵝肉、臘味拼盤,萍鄉炒粉、蓮花鐵板燒、南坑麻辣燙、花蝴蝶等當地菜和風味小吃不僅辣度驚人,更講究鮮香與層次的完美融合。蓮花血鴨是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做好這道菜,淨重2斤的麻鴨,需要8兩的鮮辣椒,而且必須是本地產的線椒,這樣才能保證鮮嫩可口。

萍鄉臘肉
蓮花血鴨

以辣文表,以文為裡。道道「辣味」不僅承襲了萍鄉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還蘊含著「敢為人先、熱情似火」的城市品格。一個「辣」字,串聯起了萍鄉從種植、加工到品牌營銷的完整辣味產業鏈。玉湖美食街、武功山「特種兵」辣文化美食街、南正街、安源老街為主的辣味美食矩陣和「辣王挑戰賽」等活動,讓贛西這座小城以辣食、辣人、辣城的姿態傳揚四海。
武功山下,萍水相逢。在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一磚一瓦都鐫刻著過往與現代的交響。今日之萍鄉,正以青春姿態,繪就「風景獨好」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