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Podcast」專訪海大附中白哲宇與德育護理健康學院黃雅萍。

「基隆Podcast」專訪海大附中白哲宇與德育護理健康學院黃雅萍。

「基隆Podcast」專訪海大附中白哲宇與德育護理健康學院黃雅萍。【記者張靜惠攝】

【記者張靜惠基隆報導】當學生步入中學階段,是選擇普通高中,還是投身技職教育,「基隆Podcast」專訪海大附中白哲宇與德育護理健康學院黃雅萍,兩位同學各自面臨成績不理想與家庭不支持升學的困境,卻憑藉學校提供的資源與基隆市的資源,一步步建立起完整的學習歷程,成功逆襲自己的人生。
白哲宇同學坦言,國中會考僅有9.6分、英文為C等級,「成績真的不理想」,但他選擇以多元學習歷程作為升學策略,透過考證照、參與市政與公共事務等方式全方位發展,透過「特殊選才」成功錄取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資訊系。
白哲宇在學期間考取四張證照工業電子、硬體裝修、軟體應用丙級、救護技術並積極參與公共事務,首先擔任基隆市兒少代表時,主動發現八堵國小周邊砂石車出入頻繁,便邀集市府長官實地勘查,並將觀察轉化為具體提案,進一步參與市府會議,爭取打造一條安全的上學路線。他也陸續參與救國團青年諮詢委員會、青年節籌備委員會,對淨灘、捐血等公益行動十分熟悉。
進入海大附中第一年,他即當選學生會會長,負責召開校內各類會議,也多次代表學校參與教育部領導培訓營。今年更榮獲「基隆市優秀青年」的肯定。白哲宇認為這些經驗都讓我快速成長,但若不是學校主動提供資訊,他根本不會知道有這些機會,這些歷程也都成為我升大學時的重要養分,展現我的多元能力與投入。
德育學院黃雅萍同學從南榮國中畢業後,來自基層家庭的她,原本家人希望她國中畢業後直接就業,但她堅持升學,並以學貸跟課後半工半讀的方式維持基本經濟。憑藉班上前段的學習表現,她不僅獲得獎學金,也成為老師的幫手,也幫忙輔導學弟妹。她說原來認真學習真的可以改變命運。
談到技職教育的真實挑戰,雅萍認為專一就要進入大體實驗室,看器官、摸血管,不是每個人都撐得下來,但她一路堅持,完成所有課業與實習,距離成為專業護理師只差一步,她認為,在地就學的優勢不只在省去通勤時間與生活費,更能在熟悉的環境中建立人際與學習支持系統。
雅萍提醒學弟妹,在基隆讀書,省下交通時間、基隆物價相對便宜、身邊同學熟悉壓力比較小、老師更多時間關注學生等優點之外,基隆還有在地資源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