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大樓「風波」!
將近百年的「歷史建築」市府大樓,早已無法容納所屬處室,而分散各地辦公,多年來想新建市政大樓
【幽湖閒話】市政大樓「風波」!∕李伯元
基隆市的歷史建物不久前的調查,有29處之多。其中部立基隆醫院,建於1900年日本明治33年,1925年整建過,基隆市政府辦公四層大樓,建於1932年,日據時代的「基隆市役所廳舍」,市政大樓已有93年之久,運用到現在,已近百年的歷史建物,民國以來,位於義一路的基隆市府,由於人車不多,重要慶典大活動,就在市府門前舉行,我小時候也參加過,市府的組織與日俱增,市政大樓,無法容納,不得讓有些局處到他處上班。
歴屆市長都想迎合時代潮流,能改建或新建一座可容納各處室集中辦公,新的市政大樓,但是建地難尋,經費無着,困難重重,有些市長深知「官不修衙」的道理,何况費盡心力,興建的新市政大樓,落成啓用,市長已屆滿換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尤其政黨政治,再好的計劃也飽受質疑和批評,越接近選舉炮火四射,也不奇怪。
基隆海港大樓建於1934年,也是近百年歷史建築,但是,東岸興建新的港務大樓,給港務單位有了新家。反觀基隆市政府,原先有跟隔鄰的基隆憲兵隊跨街合建大樓之意,但也未能成局。許財利市長任內,他在七堵有塊合夥的土地,他想法單純,把義一路的公車修車廠移到七堵,而將修車厰當做市政大樓的建地,不料未受議會同意,雖然許財利當機立斷,撤銷此議,但因選舉期近,引起風波,惹上官司,許財利遭受重擊,直到往生。如今,修車廠閒置多年,當做臨停車之用。
其間,張通榮市長等也曾有意承擔建設新市政大樓,集中辦公,為民服務比較方便,但是,議會仍有不同意見,各區議員希望市政大樓蓋在自己選區,也無可厚非。
但是,公車修理廠的建地,和現在市政大樓在同一區,以東岸日後發展看來,此處位在中心,交通方便,左右都可上高速公路,何况市區建地難尋,因此,近期來已經對市政大樓在此,已無異議。
謝國樑市長留美和立委期間,對先進國家港都建設胸有成竹,而且在企業界幹過,用都更方式,來進行市政大樓的興建,國內不乏成功先例。
提供土地,招標由有實力廠商合作,取得合理百分比,獲得一座新的市政大樓,事先便擬訂計劃,公開舉辦說明招商會,尤其為有公正客觀的第三者,監督整個市政大樓的招商興建,完全透明化公諸於世,尤其邀請檢調和有關單位派員組成「亷政平台」,防患未然,一切合理合法,相關人員不貪不取,都為新市大樓的興建努力。
市議員鄭文婷的質疑,基於議員本來就有監督的權力,市府細心公開解惑,說清楚講明白,藍敏煌議員也為市政大樓案,做深入的說明,深信市議員們,對此案多年的演變,都心裡明白,府會要合力推動地方各界期待新市政大樓興建起來!
_0-2-300x225.jpg)
原公車修理廠閒置多年,是理想新市政大樓的建地。(記者李伯元攝)

_0-1.jpg)
_0-scale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