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州」和基隆(二)
葡萄牙人建的法摩沙堡,如今只剩下殘破的古堡門和門前兩座古炮。(記者李伯元攝)
【幽湖閒話】「甲州」和基隆(二)∕李伯元
4、麻六甲除了留存往昔王國的宮舍外,仍留下1808年葡萄牙人興建的古城-法摩沙古堡 ,後來被荷蘭人所佔,等英國人殖民時,古城早已毀壞只剩城門,門前兩座仿製的古炮成為觀光取景的焦點。殘破的古城門,門內僅存的牆壁斑駁,門外兩座古炮,比基隆海門天險的古炮小很多,想當然,都是倣造的,但仍可思古之幽情。
基隆港三面環山,都有古炮台的遺跡,只可惜和平島的聖薩爾瓦多城,已經不存,和平島只挖出外人所興建的教堂遺址和多具骨骸,成為考古的標的。基隆的古炮台,如果都能像「海門天險」補上倣造古炮,會增添觀光的因素。
5、明朝時,鄭和下南洋六次有四次到麻六甲,1409年蘇丹王「拜里米蘇拉」隨鄭和入貢明朝,被明成祖册封為「满剌加國」 ,麻六甲河岸有鄭和研究所,彩色壁的巷子,有鄭和的纪念碑,此巷內成為名人來訪,植樹留念的園地。1511年葡萄人入侵,隨後有荷蘭人取代,最後英國來殖民,滿剌加國早已滅亡。
基隆和平島曾發生同様的往事 ,如今都成史跡,為今人憑弔,有助於發展觀光。
古色古香的鄭和文化館(記者李伯元攝)
6、馬來西亞有7成馬來人, 2成多華人,約1成的印度人,華人在清朝來此當勞工和種植工人為主,如今馬來西亞有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福建等會舘,華人有努力致富,飛黃騰達的,看會舘的理監事,不少成為「拿督」(如同國策顧問)。
華人多,有中文小學到大學,中文商店招牌琳琅滿目,非常親切。
7、馬來西亞宗教相當自由,清真寺,基督和天主教堂,印度教,而以華人的「天后宮」拜媽祖,保生大帝,關公等宮廟甚多,基隆慶安宮組團到天后宮受到代表黃靖胜主任等的熱烈歡迎,從停車到上香都有「特別」禮遇,甚覺不虛此行。
慶安宮組團,由副主委林景吉、總幹事張如松、委員兼公關組長童德裕等41位成員拜訪天后宮,受到黃靖胜(穿粉紅色)主任熱烈歡迎。(記者李伯元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