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醫院副院長蔡翊新呼籲:腦瘤不可怕,勿延誤治療。

基隆醫院副院長蔡翊新呼籲:腦瘤不可怕,勿延誤治療。

基隆醫院神經外科副院長蔡翊新呼籲:腦瘤不可怕,勿延誤治療。早期發現、正確治療,把握黃金時間,重獲健康生活。(記者柳芬馨攝)

【記者柳芬馨基隆報導】腦瘤早期診斷是關鍵,基隆醫院蔡翊新副院長:精準治療守護病人生活品質。腦瘤並非無法治療,關鍵在於早期發現與精準治療。衛福部基隆醫院神經外科副院長蔡翊新於醫療記者會分享臨床案例,提醒民眾若持續頭痛、癲癇或肢體無力等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時機。
他指出,一名40多歲男性,十餘年前因頭部外傷接受開顱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但因多年未追蹤,近月來出現走路不穩及右腳乏力。檢查發現其左頂葉長出約4公分腦瘤,經手術切除後病理證實為良性腦膜瘤。術後病人康復情況佳,下肢肌力恢復、步態改善,凸顯定期追蹤與早期診斷的重要性。
蔡副院長解釋,腦瘤分為「原發性」與「轉移性」兩大類,前者多源自腦部組織,如膠質瘤、腦膜瘤;後者常由肺癌、乳癌等轉移而來。常見症狀包含持續頭痛、清晨噁心嘔吐、癲癇、單側肢體無力及語言或視覺障礙,但由於症狀容易混淆,常導致延誤就醫。
診斷以MRI (磁振造影) 及CT (斷層掃描) 為主,必要時輔以功能影像檢查與病理切片。近年分子檢測更能協助醫師掌握腫瘤惡性程度,並作為標靶或免疫治療依據。治療上仍以手術切除為主,目標是保護腦功能下盡可能完整移除;若腫瘤惡性或無法全切除,則需結合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新興的標靶與免疫療法,也為病人帶來更多希望。
「我們不僅重視病人的存活率,更在乎術後的生活品質。」蔡翊新強調,腦瘤治療仰賴神經外科、腫瘤科、放射腫瘤科及復健科跨團隊合作,規劃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基隆醫院已具備高解析顯微鏡,並將引進術中導航系統,以提升手術安全與完整性;同時透過北部醫療網絡合作,提供在地病人專業且完整的醫療照護。
最後提醒,養成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避免長期接觸致癌物與放射線,有助降低腦瘤風險。有家族病史或長期菸酒習慣者更應提高警覺,定期檢查。他呼籲:「腦瘤不可怕,怕的是延誤治療。早期發現、正確治療,才能把握黃金時間,重獲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