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警察局「打詐儀錶板」記者會,提升市民防詐意識。
基隆警方公布7月份打詐儀錶板數據,被害人現身說法,提升市民防詐意識。(基市警局提供)
【記者張毅基隆報導】基隆市警察局27日舉辦「打詐儀錶板」記者會,公布基市今年7月份詐欺案件概況,根據打詐儀錶板統計顯示,受理數共238件,財損金額為1億2,865萬元。「打詐儀錶板」即時呈現各類詐騙數據,包括案件數、財損情形、常見手法及防範措施,並搭配實際案例解析,期盼提升市民識詐能力,降低受害風險,將防詐意識深植人心。
由局長林信雄主持,他表示,基市7月詐欺案件數較6月增加7%,財損金額增加83.31%,然以今年度整體而言,受理數與財損數仍呈現平穩趨勢。其中,高發案類以「假投資詐騙」居首;其次為「網路購物詐騙」及「假交友投資詐騙」。就財損金額分析,假投資詐騙仍居首位,占整體損失逾五成。若以行政區來分析,中正區為案件發生數最高之地區安,樂區則為財損最嚴重地區。
市警局指出,為強化市民警覺,現場分享近期發生的實際案例。A先生的妻子於去年12月初在臉書看到投資廣告,廣告內容標榜「保證獲利、穩賺不賠」,並附有投資APP下載連結。因此不疑有他,就下載該投資APP,並依照「智能客服」指示,自行到加密貨幣交易所購買泰達幣,再將款項轉入對方提供的虛擬錢包。起初帳面上顯示投資獲利,讓她深信不疑,並持續加碼投入資金,共計投入新台幣約103萬元。直到今年2月4日,當欲提領獲利出金時,客服卻以「須先繳交稅金」為由一再推託,催促再匯更多款項。被害人察覺有異,才驚覺受騙,立即向警方報案。這個案例是典型「假投資詐騙」手法,提醒民眾切勿輕信網路廣告或不明投資管道。
基市警局除持續向民眾宣導識詐觀念外,同時積極推動「警銀聯防機制」,與轄內金融機構合作,共同築起阻詐防線。根據警方統計,今年1至7月,全市攔阻成功案件數共計151件,攔阻金額達1億928萬餘元,較去年同期攔阻成功案件數與攔阻金額均增加78%,顯見基隆市警銀聯防機制已逐漸成熟、成效顯著。
另外,警政署自7月起正式施行「警銀聯合執行攔阻作業獎勵金制度」後,當月即成功攔阻25件,金額達1,605萬元,較6月增加382萬元(成長31%)。顯見藉由此實質獎勵機制,有效提升第一線行員的對異常提匯款情形的敏感度與通報積極度,不僅減少民眾財產損失,強化警銀合作能量,成為守護市民財產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
警方呼籲,詐騙手法層出不窮,民眾若接獲可疑訊息或不明匯款要求,應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查證,或就近至派出所尋求協助。警銀攜手、全民反詐,才能共同守護市民的每一分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