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揭露加工製程,基隆關助攻輸美通關更快。

主動揭露加工製程,基隆關助攻輸美通關更快。

基隆關提醒,廠商出口貨物至美國應主動提供加工製程等資料。(記者柳芬馨翻攝)

【記者柳芬馨基隆報導】主動揭露加工製程,基隆關助攻輸美通關更快。
基隆關提醒,自114年5月7日起,我國產製貨品出口美國,須檢附「輸美國貨品原產地聲明書」。若出口貨品係使用國外進口原料加工而成,廠商於報關時主動提供完整的加工製程說明資料,即可加速海關審查流程,避免因原產地認定爭議而延誤通關,確保出口時效與企業商譽。
基隆關說明,依據《原產地證明書及加工證明書管理辦法》第3條規定,貨品若完全在我國境內取得或生產,或經過「實質轉型」,均可視為符合我國原產地,亦或已取得「臺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其中,「實質轉型」認定標準包含三項:第一,經加工後貨品之稅則號列(前六碼)與原材料不同;第二,雖號列未變,但附加價值率超過35%;第三,特定貨品符合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公告的重要製程。
然而,基隆關提醒,並非所有作業皆屬「實質轉型」。若僅進行保存、分類、分裝、包裝、貼標等必要處理,或從事簡單切割、組裝、混合、乾燥、稀釋等作業,未造成貨品特性重大差異,均不符實質轉型認定。廠商若誤認,可能導致通關受阻,甚至影響出口信用。
基隆關呼籲,業者應善加利用出口報關時機,完整揭露加工製程,並主動附上相關佐證資料,以利快速審核,縮短通關時效。若對個案貨品原產地認定有疑義,可逕洽經濟部國際貿易署貿易管理組(總機:02-2351-0271);若對出口通關流程有疑問,亦可向基隆關諮詢,以確保出口作業順利進行,協助我國產品持續穩健拓展美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