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長照所辦理原住民及多元族群文化安全概論課程。
讓照顧更貼近人心,基隆長照所辦理原住民及多元族群文化安全概論課程。(基市府提供)
【記者張毅基隆報導】為讓第一線長照服務人員,在服務過程中,能更理解被照顧者的文化脈絡,進而提供更貼近需求、尊重差異的服務,基市長期照顧服務管理所於13日,辦理「原住民及多元族群文化安全概論」課程,邀前宜蘭縣原住民事務所石惠貞所長,分享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特色,以及新住民與多元族群在照護中常見挑戰與應對之道,課程共有40名照管專員及個管師參與,對文化間的差異,學員紛紛表現出對這議題的興趣及學著理解。
課程從台灣原住民族的歷史脈絡出發,介紹族群的地域分布、正名運動歷程,以及8月1日原住民族日的由來與意義,進一步探討族群文化在照顧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落差與挑戰,包括語言、信仰、飲食與傳統儀式等。課程也涵蓋當代新住民族群在醫療、教育與就業等面向所面臨的不平等現象,課程的最後老師也邀請學員互相分享了多元族群合適性文化照顧案例,例如有些原住民族在祭儀時間,不接受洗頭、洗澡及外人探視及新住民不食用豬肉、特定時段會誦經等情形,協助照管專員與個管師在評估及擬定照顧計畫時,將文化背景納入考量,設計出更貼合個案需求的服務內容。
衛生局長張賢政表示,照管專員與個管師是連結資源與服務的關鍵角色,期盼透過這樣的課程與實務討論,強化第一線專業人員的敏感度與判斷力,讓每一位長照需求者,都能獲得最適切的服務安排。
台灣是一個多族群、多元文化的社會,不同族群擁有獨特的語言、信仰與生活方式,透過持續學習與認識,可減少因文化差異產生誤解或失誤,落實尊重與理解。衛生局也提醒持有長照小卡的服務人員,根據規定每年皆須完成原住民及多元族群文化課程,才符合屆期換證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