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市消防局跨局處齊心抗震,強震情境桌演驗證應變韌性。

基市消防局跨局處齊心抗震,強震情境桌演驗證應變韌性。

基市消防局跨局處齊心抗震,仁愛區HSEEP強震情境桌演驗證應變韌性。(基市消防局提供)

【記者張毅基隆報導】基隆市於9月17日在仁愛區公所3樓禮堂,辦理「114年地震情境桌上推演」,模擬規模6.9強震發生後的多重災害應變流程。
消防局指出,演練依據「國土安全演習與評估計畫(HSEEP)」模式進行,由仁愛區長李宗奇擔任指揮官,消防局、警察局、環保局、衛生局、社會處及慈濟代表共同參與,全面檢驗跨局處協作與應變能量。
演練由「強韌台灣計畫」劉芷妤教授、蘇元風教授、並邀請國立臺灣大學柯凱元博士及張紫伶專案經理等專家指導,提供實務建議。演練流程由消防署培訓的HSEEP種子教官周佳慧與強韌台灣計畫經理林彤芸協助進行。
情境設定為平日中午時段,突發強震,仁愛區達7強震度,造成建物毀損、交通中斷與民眾受困。由區公所應變中心模擬建物倒塌後災民安置,周遭收容所開設評估,以及道路中斷時的替代道路規畫。
演練後柯凱元博士分享,防災除了需要指揮官具備決策力,基層承辦人員也應透過演練熟悉流程,因應災時如果人員無法到達應變中心時的狀況。本次演練模擬停電、道路下陷與通訊中斷,顯示災情通報具挑戰性,須思考在通信受阻下的替代方案。
慈濟郭文斌隊長表示,慈濟志工遍布各地,能在災害第一時間支援,與地方應變中心協同運作。志工具醫療、物資調度與社區服務經驗,並與民間團體建立資源網絡,能迅速服務災民。他呼籲平時更多民眾加入志工行列,強化社區自助互助,提升仁愛區地震應變韌性。
消防局災管科長陳進源說,仁愛區人口逾4萬多人,是基隆市人口密度最高且高齡化程度也最高的區域。大規模災害發生時,高齡者自助能力有限,社區的互助會成為防災的主要力量。
仁愛區長李宗奇說,災害應變不僅是公部門的責任,更需要跨單位合作與法制完善。透過演練不僅能驗證現行作法,也能補不足之處,讓第一線人員更加熟悉流程,強化基隆市整體防救災能量。